社會企業自律平台
  • 申請方式
  • 社企名單
  • 相關資訊
圖片

甘樂文創志業股份有限公司

The Can Co., Ltd.
加入年份:106
成立日期:99-11-23

聯絡電話:02-26717090
傳真電話:02-26717092
地址: 新北市三峽區民權街84巷12-1號
網址:http://www.thecan.com.tw/
E-Mall : thecan2010@gmail.com
負責人:林峻丞
資本額:新台幣675萬
統一編號:29161715

社會目的:
我們透過社區資源與社區發展基金的整合串聯,打造「更完整的社區支持系統」,甘樂文創與旗下品牌合習聚落、甘樂食堂、甘樂旅宿、禾乃川國產豆製所和設計企劃團隊的營業收入,將部分比例盈餘投入「社團法人台灣城鄉永續關懷協會」,這些資源都將投入作為社區運作發展的支持力量。

主要營業項目/產品:
甘樂食堂 — 透過食物,創造人與人的生活連結
2010年我們發現這個閒置的百年古厝,將它承租下來改造成工藝體驗及料理食堂的藝文展演餐飲空間。這是甘樂文創的起點,用返鄉青年的力量在三峽老城區裡注入一股新的活力。我們在這裡度過了甘樂文創的草創期,獨立發行刊物「甘樂誌」,用影像、文字記錄土地上最純真的感動,六年期間採訪了全台 360多位台灣人、事、物的故事,在無形中積累了豐厚的人脈與資源,成為日後甘樂得以在地方創生領域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。甘樂食堂於2017年轉型,結合禾乃川國產豆製所出產的豆製品、釀酵物、在地特色農產及季節性食材的餐食館,強調:讓食材決定食物的味道,成就出單純樸實的美味料理。

禾乃川國產豆製所 — 喝一口讓土地和生命共好的豆漿吧
2016年,我們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,看見二度就業家長和青少年的職能發展挑戰,又正好認識身邊幾位返鄉打拚的年輕豆農,發現台灣豆製品因為國產豆的產量少且人力成本高,大多選用進口大豆製作,國產種植的非基改新鮮大豆只佔了市場的0.01%。 為了解決社區生存挑戰和台灣青農發展,我們決定從台灣人飲食文化中最重要的「豆」製品出發,以純天然且不添加化學添加物,做出可以讓大家安心食用且健康養生的大豆製品為目標。如今禾乃川已開發出豆漿、豆腐、豆干、豆皮、味噌、豆渣餅、豆奶酪、豆花、豆漿優格等多樣化產品,並陸續聘用社區二度就業家長及輔導許多中輟、低學習成就青少年就業,同時將部分比例盈餘投入弱勢兒少課後輔導用途,協助解決弱勢兒少的學習與生活困境。

甘樂文旅 — 旅行是體驗在地的最佳方式
深耕三峽多年,我們深知三峽蘊藏豐厚的風土物產與工藝文化,也期盼以文化旅行與大家分享我們所看見的魅力三峽。自2014年甘樂文旅成立至今,我們挖掘了數十種傳統工藝、串聯數十位工藝職人。旅行是深入認識地方人文特色的最佳方式,我們與三峽的工藝職人合作,規劃一條在地深度文化體驗路線,讓參與民眾透過闖關活動、輕鬆互動、深度學習等方式,認識在地工藝文化與學習生活美學,此外也能參與藍染、金工、皮革、木雕、花藝等手作工藝體驗,從職人身上傳承技藝並親手搭起與在地連結的橋樑。旅行也是一種社會實踐,甘樂與工藝職人、產業店家等,在地夥伴齊力推動文旅共好回饋機制,將10%營收作為社區發展基金,讓社區共好持續轉動,而您所參與甘樂的每一件事,都將成為永續循環回饋的動力。

社會影響力目標:
甘樂的發展目標朝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前進,人是永續發展的核心,以營造一個公平、公正且包容的世界,促進永續的經濟成長、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目標,正如甘樂義無反顧地投入弱勢兒童敎育、靑年培力育成、產業發展、文化扎根行銷、環境永續等五大核心主軸,未來我們將持續用社會設計打造永續社區支持系統,與社會共好、與社區共生、與夥伴共創共享。

其他特色說明
小草書屋&青草職能學苑 — 改變孩子的未來
2006年返鄉後,我們發現了家鄉一群弱勢孩子的困境,於是開始投入時間與資源,努力翻轉孩子們的未來。起初在有木國小組成「絲瓜小隊」,透過耕種與付出販售絲瓜,並賺得學雜費、營養午餐費及圓夢基金。在陪伴孩子們完成挑戰「泳渡日月潭」後,有感多年來這群孩子們的課業程度落後嚴重,平日缺乏課後照顧,成立了課後陪伴輔導的學習基地「小草書屋」,之後更陸續成立了青少年職能培育空間「青草職能學苑」及提供扎實教育訓練與證照輔導培育的「小草書屋職研烘焙坊」,除了幫助孩童和青少年提升自我肯定與自信心,也盼透過一技之長,獲得更多的升學機會和學習資源,幫助孩子能自給自足來改善生活。這裡是孩子們第二個的家,未來我們將繼續陪伴孩子創造夢想,讓每一個孩子都擁有力量改變未來。

公益報告書

108年
107年
104年
99年
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。
  • 申請方式
  • 社企名單
  • 相關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