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會企業自律平台
  • 申請方式
  • 社企名單
  • 相關資訊
圖片

財團法人基督教芥菜種會習藝所

Vocational Training Center
加入年份:108
成立日期:101-10-01

聯絡電話:03-8260653#15
傳真電話:
地址: 新城鄉北埔路13-1號
網址:https://www.mustard.org.tw/tab/541
E-Mall :
負責人:吳瑞仁
資本額:
統一編號:42376871

社會目的:
習藝所以「助人得著豐盛生命」為核心而成立的社會企業,採用「友善土地」、「社群參與」、「共好利他」為價值提供各式服務,除了支持會內兒少參與營運活動外,並與教會、學校、機構合作,提供休憩、環境教育活動,營運營運利潤全數投入芥菜種會社會服務工作,支持更多有需要關懷的兒少與家庭。

■欲解決之社會問題
1.面對日益嚴重的全球氣候變遷議題:
透過環境教育學習中心提供相關課程與活動,培養民眾能獲得環境知識、技能、態度與實踐能力,使人能夠關心環境,也能面對環境問題有解決的能力。
2.面對人口老化及高齡化社會的議題:
提供社區長者多元的學習課程、社區參與活動及就業機會,陪伴與培力長者調適與探索老後生活,透過產業服務讓銀髮力可以再生,成為活躍社區的一份子。
3.面對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的議題:
提供就業培力課程與實習職場環境,陪伴青年建立信心、習得技能、找到職涯方向與增加就業機會。
■影響對象
1.弱勢兒少
2.學校學生(國小-高中)
3.社區高齡者
4.偏鄉弱勢青少年

主要營業項目/產品:
一、環境教育活動
提供自然探索與體驗教育活動,激發學員創造力與獨立思考,學習問題解決力、溝通力等,進而培養信心與增進自我效能。
辦理寒暑期營隊活動
辦理環境教育體驗課程
二、自然手作產品
以健康、友善土地為訴求自製烘焙、香草茶等產品,讓購買者品嘗純手工的滋味,吃的安心也吃的健康。
烘焙產品:餅乾、米月餅、米蛋糕、聖誕糕、會議點心
茶飲產品:芳香萬壽菊茶、枸杞茶、仙草茶
三、場地租借服務
提供舒適、安靜、親近自然的營地服務,讓造訪者在萬坪綠野的營地環境中遠離塵囂,擁有安靜、美好且豐盛的旅程。
住宿服務:提供特定對象住宿,如合作教會、非營利組織等
會議場租:提供會議廳、教室、教堂空間租賃
餐飲服務:提供桌餐、自助餐、便當等餐食服務
四、培訓課程
開發符合市場需求的職能課程,透過培訓與實習職場雙軌模式,提升受助者專業職能並建立自信心,增加職場競爭力,培訓項目包括:房務、餐廚、烘焙製作、單車領騎、單車維修等。

五、社會參與
職能培訓課程結合社區參與活動,例如辦理「公益單車日
,由培力的鐵馬路隊長帶領社區兒少進行單車小旅行、執行「以工換車」活動,帶領社區有單車需求的孩童一起學習如何保養、維修自己的單車,取代一次性的捐贈活動;透過翻轉受助者成為助人者,並連結社區的網絡建立關係,將培育的力量轉化成循環的能量。

社會影響力目標:
一、社區網絡:建構共好、共工、共創的「社區支持平台」 ,扮演促進者和培力者的角色。
二、就業促進:提供技職訓練、就業培訓及支持型職場服務,培力需求者習得一技之長,提升就業競爭力。
三、環境教育:致力發展環境教育及永續設計,透過友善土地行動,生產自製產品與推廣課程,提供社會大眾、學校師生有學習與體驗永續生活的場域。

其他特色說明:
社會影響力目標執行數據:
1. SDG4:優質教育
  • 2012-2017年間,總計開設近400小時青年就業培力課程,共幫助127位名偏鄉弱勢青少年提升就業競爭力並找到工作。
  • 2012年-2015間,辦理烘焙訓練課程,共培力13位弱勢民眾(包含中高齡、青少年、身心障礙者)於自營職場內習得烘焙技術,其中1名取得烘焙丙級證照。
  • 2017年辦理愛育籽單車領隊培力計畫課程,培力7名社區青少年,總計訓練16小時,服務實習60小時,培訓後具單車領騎技能並取得相關證照。
  • 2016-2017年間,辦理樸門永續農業設計課程計12小時,培力7名工作人員具備永續設計之基礎能力。
  • 2018年青銀共創以烘焙為主題,共辦理2場次烘焙培訓課程,共計13位長者與青年共同參與,學員總計完成156小時的實習服務,習得烘焙技能。
  • 預計2019培力社區長者成為環境教育講師/助教計3人,進行5場次活動服務,預計創造30小時工時。

2. SDG8:良好工作及經濟成長
  1. 2012-2016年間,執行多元就業開發方案,每年提供2-4位弱勢族群穩定就業,並每年開設近60小時就業增能課程(如房務、烘焙、餐飲、單車),總計5年間創造工時近3萬小時。並留用3名員工成為習藝所正職夥伴。
  2. 2018年中秋月餅製作,創造11位社區夥伴有短期臨時性的就業機會,工時共計1005小時,協力生產中秋月餅公益禮盒計4890份。
  3. 2016-2018年間,募集打工換宿共計65人次,總服務數達2600小時,透過工作交換,青年學生實際參社企職場之營運服務。

3. SDG12:負責任的生產消費循環
  • 2016-2018年辦理騎夏趣等營隊共13梯共356人參與;2017-2018年辦理戶外教育活動共計6所學校共310人參與,透過環境議題與反思引導,陪伴孩子成長學習。
  • 採自然農法建置約150坪農場,栽培中草藥、香草植栽並製作成茶禮盒,2018年度共計販售7082包茶包;並連結社區長者志工共同參與農作事務,總計18人次,共服務154小時。
  • 2015~2016年辦理以工換車活動,共培訓5位青少年具有單車維修能力,並帶領社區中40位有單車需求的兒少,透過學習正確使用及保修單車的知識技巧後成為鐵馬的主人。

二、其他特色說明:
美籍宣教士孫理蓮,因著上帝的呼召,帶著「哪裡有需要, 就往哪裡去」的信念,於1952年創辦基督教芥菜種會,是台灣第一家社福機構,從關懷痲瘋病、烏腳病、肺病,到關懷孤兒及弱勢家庭,到推動原住民技職教育。

習藝所設立於1963年,當時孫理蓮看見「教育」是幫助原住民翻轉生命的途徑,於是陸續開辦免費技職學校,使學生透過培訓習得一技之長,進而改善生活問題。總計1961~1995年間,芥菜種會所屬學校共計培訓 3875名學生,其中義工學校854名(園藝、木工、農機、汽車修理)、墊腳石補習班210名、花蓮女子習藝所護理班1443名、花蓮女子習藝所保母班459名、花蓮女子習藝所燙髮班375名、花蓮女子習藝所縫紉班434名、樹林保母學校82名。

因應時代的變化與需要,於2012年重啟習藝所後,以社會企業模式營運,並導入青銀共創的理念,與社區長者及青年協力共工,提供場地租借、餐飲服務、自製天然健康的烘焙及茶飲產品,開辦適合學生體驗學習的環境教育課程,盈餘全數投入芥菜種會社會服務工作,讓助人為善的力量永續循環。

公益報告書

108年
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。
  • 申請方式
  • 社企名單
  • 相關資訊